乡村阅读“故事会”丨马慧娟:关于梦想,一半泥土一半书香
2025-04-23 19:22:35 字号:

乡村阅读“故事会”丨马慧娟:关于梦想,一半泥土一半书香


0.jpg

马慧娟在进行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曾小颖 李丹 山西太原报道

聚光灯下,四月的春风里,马慧娟念起《在春天》的诗。这是她自己的诗,是关于和她一样的农民,关于泥土与书香的故事。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故事会在太原举行。一场田野故事会,让“拇指作家”马慧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故事。

马慧娟曾经只是种地的普通农妇,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拇指作家”,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关于人生逆袭的故事,但马慧娟想说,这是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

马慧娟的老家西海固很有名,出名的原因是这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当年的西海固,农民们维持生存就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谈读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辍学是当地很普遍的现象。

马慧娟从小就喜欢读书,更渴望有一天能去看看书里描写的外面世界。但仅仅因为一场庄稼的歉收,她16岁就辍学了。

从此,学校里少了一个读书的女孩,麦田里多了一个种地的村妇,那时的马慧娟以为,自己读书和远方的梦想,已经化为麦田里的一声叹息飘散。

然而,当时代的春风吹来,梦想终会萌发出新的芽苗。

2000年,马慧娟和乡亲们搬离了宁夏西海固地区,来到了黄河岸边的红寺堡。

当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马慧娟想读书的念头就像春风萌出的野草在心里蔓延。

大风刮来的半片报纸,路边有人发放宣传小册子,街角的广告标语与报刊亭……点滴印象让书与远方的记忆扑面来,让马慧娟一下子泪流满面,乡村和农民的故事谁来记住,谁来讲述?

想到这,马慧娟重新开始读书了,她还想写农民自己的故事。

马慧娟知道,三十岁的农村妇女要读书写作,身边的人都会觉得“你想啥呢,农民的日子,种好地,喂好牛就行了,读书是读书人的事情,跟我们有啥关系?”

马慧娟反驳不了大家的观点,但她还是觉得,人生不仅仅是眼前的吃饱穿暖,还得有书和故事。她用打工攒了很久的钱买了一部手机,开始在手机上看书,在QQ空间写短文,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在田间地头,在细碎的光阴里去阅读写作。终于在2014年,马慧娟的第一篇散文发表了,因为用坏了七部手机,马慧娟被大家称呼为“拇指作家”。

用手机“按”出了一个作家。2014年,结婚不久的马慧娟随丈夫搬迁到红寺堡镇,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她用手机当笔,一个字一个字记录村民易地扶贫搬迁历程中的感人故事,写出《走出黑眼湾》一书。这本书正式出版后,被新华社拍摄成同名纪录片。十余年来,她坚持用手机“拇指写作”,按坏了13部手机,按出了300万字,出版了八本书,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代表。

日复一日耕种土地也播种文学,马慧娟用写作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在泥土里孕育的书香也影响和改变了更多人。2018年,马慧娟利用村里的农家书屋创办了“泥土书香读书社”,带领农村妇女识字读书。

随着全民阅读,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开展,随着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农民读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故事了,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书本,读远方的故事,也写自己的故事。马慧娟说,当地乡亲们因读书而变得精神富足,也因读书被认可尊重。读书的理由、读书的意义也在读书的过程中一遍遍明朗。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曾小颖 李丹

编辑:高芹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