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旸在进行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李丹 山西太原报道
4月23日下午,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故事会”上,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员、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公益书屋负责人金旸动情地说:“我始终相信:书籍是照亮乡村的明灯,而阅读,是通向诗和远方的桥梁。”
多年来,金旸怀揣着对乡村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播的执着,在百丈镇溪口村书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说起创办这个公益书屋的故事,金旸将时间拉回到2018年。
那一年,金旸偶然受邀前往百丈镇溪口村文化礼堂,为村民们开展阅读与写作讲座。回忆起初次进村的场景,金旸仍历历在目:“当时村里连一个像样的图书室都难寻踪迹,然而渴望聆听故事的大人和孩子们却将礼堂围得水泄不通。每个人都听得全神贯注,尤其是当我介绍自己是儿童文学作家时,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眼神就像奥特曼发射出的光芒一般炽热。”
村民们的热情,让金旸往返乡村的脚步愈发频繁。2018年底,百丈镇向金旸发出长期驻留的邀请,希望她能为山区的孩子们建一座书屋。怀揣着这个梦想,金旸开启了每日往返市区与山村的奔波生活。终于,在2021年5月,“鑫藏修公益书屋”正式落成。暖黄色的灯光下,书墙上整齐排列着金旸精心搜集的国内外经典童书,从《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到《稻草人》《寄小读者》,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她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
从最初的几十本书、几张桌椅,到如今拥有23000余册藏书、68个座位的阅读空间,“鑫藏修”不仅成为村民的“知识加油站”,更成为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缩影。
文化底蕴是实现乡村精神和文化共富的关键基础,浙江乡村凭借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挖掘特色各异的乡村阅读推广主题,形成了乡村阅读百花齐放的画面,也让阅读成为了乡村发展道路上的明灯。以“鑫藏修”书屋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例,结合当地宋韵文化、大运河苕溪文化遗迹,打造了宋韵文化传承体验基地。游客在这里穿汉服、点茶、逛集市,体验“回家”的温暖;村民的土特产通过文化赋能成为网红商品,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就这样产生了。
去年,浙江省启动文化特派员计划,自2018年就扎根乡村开展人文阅读推广的金旸,顺理成章地成为余杭区首批12位文化特派员之一。有了新身份,金旸思考着如何为乡村带来更多改变。看着书屋里村民们创作的打油诗,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村民们是最佳的乡村宣讲员,我们可以用诗歌来宣传乡村特色。”每周六,金旸都会与村民们相约“鑫藏修”,为乡村引入优质阅读资源的同时,她还创作并宣讲了《从百丈溪口说起》等故事,围绕“竹”“杜鹃花”等地方特色主题研发文化产品,让浓浓书香飘洒在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金旸与孩子们交流互动。
金旸不仅自己致力于阅读和诗歌推广,还经常邀请朋友圈的大咖们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她联合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组建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团队,邀请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亚洲,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奥运冠军江钰源等作家、名人走进乡村,开展“大咖面对面”等活动1000余场。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书香浙江建设,把乡村阅读摆上重要位置,截至2024年底,浙江已建成1.8万余家农家书屋,全省共举办各级各类阅读活动35万余场次(其中乡村书屋开展活动近16万场次),覆盖人群4500多万人次。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的“知识加油站”,更成为非遗传承、艺术乡建的重要阵地。以“鑫藏修”为例,书屋联动乡村博物馆、手工艺工坊,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村民创造就业增收新路径。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丹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