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纸面上的“美术馆”:在迭变的时代,感悟经典
2025-07-08 17:44:21 字号:

书评丨纸面上的“美术馆”:在迭变的时代,感悟经典

2.jpg

《西方绘画大师原作》系列画册是一套高品质的普及性艺术画册,本套画册的编辑与编写团队希望持之以恒地打造一个价廉物美的纸上“美术馆”,以此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经典,看见经典,感悟经典。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纸质画册与数字媒体相比,已然显得有些“过时”。但相较于数字技术产生的视觉产品无处不在,甚至是过度泛滥,纸质画册恰恰以“有限性”的姿态,彰显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曾强调“媒介即信息”,意即不同的媒介本身意味着不同的获取信息体验,甚至其就是信息本身。不可否认,数字媒介与纸质媒介相比,有着便捷、清晰与快速迭代的特点,但高清的纸质画册以其独特的视觉和触感体验,营造出一种富有仪式感的观赏过程,观者能够在逐页翻阅中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艺术的细节与内涵,展开与艺术大师跨时空的对话,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显然非数字媒介能够完全替代。

曾经有人问过建筑家、晚年致力于推动美育普及的汉宝德先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美感”,他的回答是“多看美的东西”。其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视觉美感的获得及视觉审美能力的提升,必须以视觉感官的大量优质体验为基础,而观赏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这也是本套画册的编辑与编写团队的初衷,希望以此让更多艺术精品进入大家的视野。

1.jpg

此次出版的《西方绘画大师原作》系列画册有伦勃朗、莫奈、凡·高、卢梭、克里姆特、莫迪利亚尼、穆夏、莫兰迪的作品专辑,其中莫奈的作品分风景、人物两本专辑呈现,凡·高的作品分静物、人物、风景三本专辑、莫兰迪的作品分为静物和风景两本专辑。编写者精心筛选艺术家艺术发展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力求使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对画家的风格演变与艺术精髓的直观感受。对一些重点作品提供高清局部图片,以便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品味画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打造跨媒介的展示方式,读者可以通过扫描画册中的二维码观看高清数字图片。画册整体的版式设计也颇具匠心,简洁大方而又体现时代感。

除了重视视觉美感外,画册中还对画家的生平以及关键性的作品进行了精炼而通俗的介绍与分析,为读者的欣赏提供关键性提示。读者不仅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作品,还可以透过这些作品感受艺术家的人生境遇以及其创作心态。这些鲜活的艺术人生案例使我们能够感受绘画在艺术家人生中的意义,就像克里姆特所说的“作为一位艺术家,我唯一能诠释自己的就是绘画”,凡·高所说的“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莫兰迪说的“越是简单、平凡无奇的事物,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解放”……这种编写方式使艺术的欣赏变得更为立体饱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AI能够快速生成图像的时代,绘画的价值也在遭到质疑。而这种质疑并非新鲜事物,在后现代艺术直至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这种声音一直没有停止。但正如南非当代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说:“绘画是思想的慢动作版本……不确定和不精确的绘画方式,有时恰恰是构建意义的一种模式。”如果从工具性和效率性的角度,绘画确实无法与当代图像技术匹敌,但是从个体性和情感性的角度,绘画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与AI技术消弭创作过程仅呈现结果不同,绘画的价值恰恰体现在过程中,这是一个静心与自我内心感受对话的过程,也是营造一个让自己心灵栖居之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西方绘画大师原作》系列画册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创造力的不同展现方式,感受到艺术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多元性与丰富性,而这也正是美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作者:马永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吴海恩,湖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来源:红网

作者:马永建 吴海恩

编辑:杨雁霞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